福建 25 岁小伙小李怎么也没想到,一场再普通不过的羽毛球双打竟让他与失明擦肩而过。8 月初的一个周末,他与朋友在球馆激战正酣时,队友一记迅猛的杀球突然改变方向,坚硬的球托如子弹般直击他的左眼。
剧烈的疼痛瞬间袭来,小李本能地捂住眼睛,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。他回忆道:“当时感觉眼球被重物狠狠砸中,眼前一片模糊,像是被泼了红墨水,连队友的轮廓都看不清。” 朋友紧急将他送往东南眼科医院时,他的左眼已肿胀得只剩一条缝,视力骤降至 0.25。
医生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,小李的左眼瞳孔严重变形,前房大量积血遮挡了眼底,眼压飙升至危险值。“这种情况非常危急,” 眼底病眼外伤科刘进清副主任医师解释,“羽毛球扣杀时球速可达 300 公里 / 小时,坚硬的球托集中了球体 80% 的重量,冲击力堪比微型钝器,直接引发了‘眼内微型地震’。”
医院立即启动紧急预案:先用止血药物控制出血,配合降眼压、抗炎治疗促进积血吸收。经过 7 天的精心治疗,小李的眼压逐渐恢复正常,积血被完全吸收,瞳孔形态和视力终于回到受伤前的状态。
星空娱乐但这场意外的凶险远超想象。刘进清医师指出,若拖延治疗,积血可能堵塞房角导致青光眼,甚至压迫视神经造成不可逆萎缩。更严重的是,冲击力可能引发视网膜裂伤或脱离,最终导致失明。“小李是幸运的,” 医师强调,“但临床中我们见过太多因延误治疗而失明的案例。”
这场意外绝非个例。数据显示,羽毛球造成的眼外伤在各类眼球钝挫伤中位居榜首。其危险性源于三大特性:
针对这一高风险运动,眼科专家提出系统性防护方案:
这场意外折射出运动防护意识的普遍缺失。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因运动导致的眼外伤患者超过 20 万例,其中 60% 本可通过基础防护避免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高度近视者(600 度以上)、中老年人群因视网膜先天脆弱,受伤风险更高。
专家特别提醒,即使接受过视网膜复位手术,也需终身避免跳水、蹦极等剧烈运动,以防再次脱离。“运动是为了健康,而非冒险,” 刘进清医师强调,“一个护目镜、一个避险动作,往往能改写人生轨迹。”
小李的故事是一次警钟:在享受运动激情的同时,绝不能忽视安全防护。正如医生反复强调的:“羽毛球虽小,杀伤力却堪比子弹。” 希望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治能让更多人意识到,专业护具不是摆设,而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。下次挥拍前,请记得:保护眼睛,才能永远看清胜利的方向。
姓名 *
邮箱 *
网址
2025-08-17
2025-08-17
2025-08-17
2025-08-17
2025-08-17
2025-08-17
2025-08-17
内容